春去冬来,四季轮回。年底了年底了!令所有财务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又来了,会计们都在加班加点的盘点清税了,资产清查,对账核账,但是也不能因为年底忙,入账处理出问题。寒风凛冽里,我们谈谈关于年末财务处理那些事儿。
(一)报销不能只附一张发票!
《企业所得税法》第八条规定,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虽然企业所得税法并没有明确将税前扣除凭证限定为发票,但是对于能够取得发票的行为来说,与发票相关的其他资料和发票一样是证明业务真实合理的有效凭证,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仅凭一张发票入账是万万不可的。
1、取得实物资产
如:购买材料物资、机器设备、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礼品等,是否有材料结算单、送货单、入库验收单、入库单签章、过磅单、运输凭证。审批、安装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有采购合同,是否有质量验收合格证明,发票日期和发票金额是否与采购合同对应,是否有从第三方开票,是否舍近求远采购,成本费用率是否明显超过行业合理水平,是否存在对应的材料出库单、材料调拨单、定期库存物资盘点表。
2、运费
运费报销,启运地和指运地是否与采购物资、设备销货方所在地相吻合,运输价格是否波动较大。运输内容是否与采购合同匹配。
3、租赁发票
是否有生产部门、行政办公部门审核确认手续,是否有租赁合同,发票日期、金额是否与租赁合同吻合,付款是否与合同出租方相符,租赁是否符合生产经营需要。
4、业务招待费
业务招待费报销,是否有经办人、部门经理逐级审核签批,大额发票是否有消费清单,是否有招待明细、参加人等。
5、差旅费
差旅费报销单内容是否填写齐全,所附的车票机票是否为去出差地的车票机票,餐饮、住宿、交通费发票是否为出差地的发票,人员是否属于本单位员工,出差事由是否符合经营需要。避免以差旅费名义变相旅游。
6、会议费
会议费报销是否有会议通知或邀请函(会议议题、会议时间、日程安排)、参会人员名单、签到表等资料,付款是否与会议举办方相符。
7、油费、车辆修理费,过桥费等
加油费、车辆修理费、过桥费等的报销所属车辆是否为本公司车辆,本公司账面上是否有车辆,加油费总额是否与车辆行驶里程匹配,修理费明细是否与车辆吻合。
费用报销必关注的要点:
1、票据与实际业务吻合
2、附件能有力支撑费用发生的真实性。附件与发票之间应具有关联性。附件中的文件签署符合内部管理流程(这点很重要)
很多费用的报销会牵扯到公司内部几个部门的专业意见,报销事项在发生前应取得这些内部通过的审批意见。
比如:某项目发生土建改造,施工前肯定会对这个工程进行招标、评估,通过一系列审批才能进行施工及后期的费用报销。那么在报销时,就需要附上该工程审核批准的相关文件,这样财务人员审核时才能看到该工程的系列支出是符合公司内部管理要求的,就可以放心的审核通过了。
综上所述,发票问题是财务工作不可避免的问题。仅仅依靠一张发票入账,无论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上还是在税务管理上都存在漏洞和风险
(二)账务处理及时性、谨慎性问题
A:及时性
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投资人或管理者作出经济决策,在会计核算
中坚持及时性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业务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
例如:
1.购原材料,原材料已收到并验收入库,款未付对方也未开发票 , 应确认原材料入账因未收到发票而没有进行确认;
2.销售货物,购货方未付款也未开据销售发票,但货物已发出,购货方已确认收到,应确认为销售收入而没有进行确认;
3.销售货物,购货方已付款企业开据销售发票,但货物未发出应确认为销售收入而没有进行确认;
4.费用支出已经实际发生,因未取得合乎税法规定发票而未进行会计处理。
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限内,及时编制出财务会计报告;
比如2020年的业务A,要反映在2020年的报表里面,就要把业务通过会计语言,转换为记账凭证,并结转账务,在2020年年底之前结转,才能反映在2020年的报表里面,这就是及时性。不得延后到2021年再结转,因为这样会把业务A反映在2021年的账务里面,2020年的报表就没有这一笔业务A。
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将编制出的财务会计报告传递给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这一项很好理解,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按时纳税申报。
以上种种现象,如果您在年末进行有筛选的处理或者集中入账,尤其是费用(只在年末一次性集中入账),存在人为调节利润的嫌疑,直接影响企业所得税的汇算真实性,让税务人员来“指导工作”。殊不知真实合法进行核算汇算,主动缴税,比被查补缴划算,主动缴税是多少交多少,查补缴,不仅有滞纳金(0.5‰)还有可能被罚款。
所以,进行会计信息处理需及时,提前完善账目。着重关注成本结转是否合理;各种费用是否均衡配比、超标,收入是否挂账等等,以便减少税务风险,降低税收成本。
B:严谨性(谨慎性)
财务工作中的严谨细致其实质就是谨慎性原则,同时又称稳健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对于会计系统的影响就像水沁入土壤一样,使得整个会计体系到处都有它的痕迹。它是针对经济业务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到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很小的范围内。
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不应该计提的减值准备,根据调节利润的需要而故意多提或少提),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法律、法规所不允许的。
(三)经营中的法律风险
企业要生存,法规要遵守。目前的环境下,上游发票取得少,税负重,难以生存。遵纪守法纳税,可能面临死亡。利益驱动,为降低纳税成本,产生少交、不交税金。一经发现就陷入非主观意愿的偷税、避税的陷阱。
偷税的法律后果大家都很清楚,追缴补足税款与滞纳金外,还需追究法律责任。
避税,大多数人普遍认为是合理的。其实这是误区。是纳税人在熟悉税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利用相关法律差异、模糊、不明晰的地方,通过调整组织结构,经营活动等达到少交税的目的。其本质是钻法律的空子。一旦追究起来还是存在很大风险的。
如何达到涉税零风险,又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税收呢?这里就需要做纳税方面的筹划了。简称“税筹”。
(四)税收筹划
税收筹划通过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 企业架构梳理
将一个企业分设为两个甚至更多的企业,且多种组织形式并存的方式达到分散业务,在不同企业形式间形成税负差,且每年对纳税情况进行梳理。实现消除风险、降低税负、提高利润的目的。 分设不同形式的企业,是因为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有限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不同的企业形式税负是不一样的。 分设企业的规模也是需要考量的,以企业所得税为例,税法规定的税率是25%。针对小微企业税率可以按照5%或者10%两档。对于小型企业的纳税方式可以选择核定征收与查账征收。分设企业的纳税身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纳税身份分为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两种。不同纳税身份税率是不同的。
二、 在地域上合理布局,区域优惠的同时享受产业优惠
从税收角度考虑,不同地区税收优惠不同,纳税额度有落差。 某些地区为招商引资制定相应政策,给与纳税奖励;某些地区鼓励本地区企业发展实行核定征收且核定额度偏低;某些地区为了吸引税源搞“总部经济”,以期获得税收返还与财政奖励。 考虑地区税收优惠要结合自身经营产业特点。不同行业税收比例有所不同。
例如《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五条:国家对重点扶持和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
第二十八条: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三十一条: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
(五)托管经营
税收筹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管理者与财务人员很难满足了解各地税收政策与企业组织架构的各种税负差的需要,异地经营管理也有很大困难。我们建议有需求的企业进行托管,从了解客户需求开始,再提交初步的服务建议书,双方达成合作、尽职调研、收集资料、进行异地项目公司设立、银行开户、税务登记、申领发票、记账报税、申请扶持资金,全程全方面服务。
我公司从企业顶层设计开始,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管控,提供财税一站式解决服务。降低税收,消除风险,平安共赢。